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产能稳定增长,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,对完善产业链、提高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。但是技术滞后、核心技术受制国外的现象依然严峻。2014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超过4亿部,全球占比30%以上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市场,但是手机芯片又也多少是我国自己的了?中国手机采用自主的研发芯片不足两成,4G芯片更是基本上全进口。强健“中国芯”一直是历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,今年也不例外。随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,随着4G时代的来临,芯片国产化正在提速,中国芯片产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转折点是否已经到来?
据悉,未来国家将出台支持芯片发展的重大专项中,有不少都是百亿元级别的投入。新一轮集成电路产业扶持规划二季度有望出台,而各地方政府则已经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,与中央形成联动的态势。
2月8日,北京市宣布成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。
2月27日,天津市滨海新区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集成电路,并且正式实施《滨海新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意见》及《天津市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规划》。
3月4日,上海市经信委启动集成电路设计人员专项奖励工作。
继北京出台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后,上海、江苏、深圳可能都将在全国“两会”后出台百亿产业基金,由政府牵头,吸纳社会资本,初步预测,至少有千亿规模投资提振集成电路产业。
其实为改变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严重滞后的局面,我国早在1997年就启动了“909工程”,1999年上海华虹NEC的我国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建成投产。2000年在18号文的鼓励下出现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热潮,各地纷纷投资建设芯片生产线。中国如何才能跻身全球一流阵营?新华信息化专家团成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对此作了详细分析。
姜奇平认为,强化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中之重,是中国走向信息强国的必由之路。当前,发展移动芯片和嵌入式芯片是一个趋势。由我国主导的4G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术TD-LTE及其广泛商用,为中国芯片产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,创造了新的机遇。
未来赶超发展,第一要坚持“以市场立标准”,掌握标准主导权。按照市场经济原则,谁掌握市场,谁决定标准。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包括移动互联网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,提高中国的标准话语权,要把4G商用搞好,在一流的市场基础上支撑起一流的芯片产业。
第二要在核心技术上争取突破。取法乎上,盯紧前沿,要在核心技术上争先。中国5G研发已经启动,要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高度上重视,加大投入,通过自主创新,国际合作,力争在核心技术上位居世界前列。
第三要按照技术融合、产业融合规律,整合力量,协同发展,走出中国特色的芯片产业发展道路。当今的芯片发展,正从以PC为中心,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,要求信息技术(IT)与通信技术(CT)融合,沿着ICT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。长期以来,我国IT与CT无论在技术上、产业上、部门设置上,都分开发展,不适应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的新形势。我国有强大的电子产业,也有强大的通信产业,要吸取英特尔片面发展IT芯片,失去CT芯片机遇的教训,将IT和CT拧成一股绳,形成ICT合力,借助我国在嵌入式芯片等领域发展优势,依托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带来的巨大需求,强化在大数据、智慧计算方面的新能力,使芯片发展跟上分布式计算、世界网络的新潮流。
第四要通过机制创新保障发展,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。首先,要创新投资机制。芯片发展具有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高收益的特征,要求强大的风险投资机制作为保障。英特尔即使已经达到要求,都没有选择迁入纽约股票交易所这样的“主板”,说明芯片产业对资本市场有特殊要求。鉴于芯片发展关系网络安全,是一种综合国力竞争,且我国暂时不具备创办中国的“纳斯达克”的条件,可以借鉴美国的军民两用研发体制,解决尖端研发中投入风险和市场收益互补的问题。其次,要抓应用促发展,打通产学研用协同链条。芯片研发周期长,非常容易出现应用与研发脱节的现象。以国家科技项目模式、研究所模式,甚至产业部门主导模式推进,以往都既有经验,也有教训。根本的解决之道,在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。为此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研发自主性,不要求全责备。比如,企业为了生存,希望以引进、模仿、消化吸收、再创新的方式研发,这看上去并不“高大上”,而且其中问题多多,但企业这样选择,有其道理在。社会对企业创新、大众创新要有宽松、宽容态度,把握好追赶阶段与超越阶段创新规律的不同。只要上下形成合力,相信假以时日,中国芯片一定会跻身全球一流阵营。
近年来,我国集成电路生产线的主流技术已由5英寸、6英寸,0.5微米以上工艺水平提升到8英寸0.18微米~0.25微米,12英寸110纳米、90纳米和65纳米、55纳米/45纳米、40纳米及28纳米。以中芯国际、华润微电子、华虹NEC、上海宏力、上海先进等为代表的本土集成电路企业迅速崛起。
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产能稳定增长,芯片国产化正在提速。许多企业发展迅速,诸如中芯国际、武汉新芯半导体、上海宏力半导体、华润微电子、上海贝岭、华为海思、北京君正、展讯、联芯科技等都在迅速成长。
而且从国内手机芯片的发展现状来看,将达到爆发的临界点。手机芯片作为终端安全的基石,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。伴随着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持续出台,展讯、海思、联芯科技、中芯国际等国内手机芯片厂商有望迎来“跨越式”发展。
我国正积极扶植半导体产业,现在大都非常看好便携设备和物联网趋势,这几年政府积极补助IC设计产业,尤其针对先进制程的技术产品开发,等到IC设计实力都强大了,再进一步扶植半导体晶圆厂,由地方包围中央。我国芯片厂商正利用此机会试图再崛起,中芯国际绝对是焦点,尤其营运转亏为盈后气势大增,从宣示3D IC布局、28奈米技术,到建立后端封测,布局一一到位,中芯国际曾宣示28奈米制程在2014年底将有营收贡献。有媒体透露,我国政府新一波IC产业扶植规划的补助金额可能高达1,000亿人民币,中芯国际就是被点名的受益者之一。
2月8日,北京市宣布成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。
2月27日,天津市滨海新区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集成电路,并且正式实施《滨海新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意见》及《天津市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规划》。
3月4日,上海市经信委启动集成电路设计人员专项奖励工作。
继北京出台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后,上海、江苏、深圳可能都将在全国“两会”后出台百亿产业基金,由政府牵头,吸纳社会资本,初步预测,至少有千亿规模投资提振集成电路产业。
其实为改变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严重滞后的局面,我国早在1997年就启动了“909工程”,1999年上海华虹NEC的我国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建成投产。2000年在18号文的鼓励下出现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热潮,各地纷纷投资建设芯片生产线。中国如何才能跻身全球一流阵营?新华信息化专家团成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对此作了详细分析。
姜奇平认为,强化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中之重,是中国走向信息强国的必由之路。当前,发展移动芯片和嵌入式芯片是一个趋势。由我国主导的4G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术TD-LTE及其广泛商用,为中国芯片产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,创造了新的机遇。
未来赶超发展,第一要坚持“以市场立标准”,掌握标准主导权。按照市场经济原则,谁掌握市场,谁决定标准。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包括移动互联网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,提高中国的标准话语权,要把4G商用搞好,在一流的市场基础上支撑起一流的芯片产业。
第二要在核心技术上争取突破。取法乎上,盯紧前沿,要在核心技术上争先。中国5G研发已经启动,要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高度上重视,加大投入,通过自主创新,国际合作,力争在核心技术上位居世界前列。
第三要按照技术融合、产业融合规律,整合力量,协同发展,走出中国特色的芯片产业发展道路。当今的芯片发展,正从以PC为中心,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,要求信息技术(IT)与通信技术(CT)融合,沿着ICT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。长期以来,我国IT与CT无论在技术上、产业上、部门设置上,都分开发展,不适应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的新形势。我国有强大的电子产业,也有强大的通信产业,要吸取英特尔片面发展IT芯片,失去CT芯片机遇的教训,将IT和CT拧成一股绳,形成ICT合力,借助我国在嵌入式芯片等领域发展优势,依托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带来的巨大需求,强化在大数据、智慧计算方面的新能力,使芯片发展跟上分布式计算、世界网络的新潮流。
第四要通过机制创新保障发展,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。首先,要创新投资机制。芯片发展具有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高收益的特征,要求强大的风险投资机制作为保障。英特尔即使已经达到要求,都没有选择迁入纽约股票交易所这样的“主板”,说明芯片产业对资本市场有特殊要求。鉴于芯片发展关系网络安全,是一种综合国力竞争,且我国暂时不具备创办中国的“纳斯达克”的条件,可以借鉴美国的军民两用研发体制,解决尖端研发中投入风险和市场收益互补的问题。其次,要抓应用促发展,打通产学研用协同链条。芯片研发周期长,非常容易出现应用与研发脱节的现象。以国家科技项目模式、研究所模式,甚至产业部门主导模式推进,以往都既有经验,也有教训。根本的解决之道,在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。为此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研发自主性,不要求全责备。比如,企业为了生存,希望以引进、模仿、消化吸收、再创新的方式研发,这看上去并不“高大上”,而且其中问题多多,但企业这样选择,有其道理在。社会对企业创新、大众创新要有宽松、宽容态度,把握好追赶阶段与超越阶段创新规律的不同。只要上下形成合力,相信假以时日,中国芯片一定会跻身全球一流阵营。
近年来,我国集成电路生产线的主流技术已由5英寸、6英寸,0.5微米以上工艺水平提升到8英寸0.18微米~0.25微米,12英寸110纳米、90纳米和65纳米、55纳米/45纳米、40纳米及28纳米。以中芯国际、华润微电子、华虹NEC、上海宏力、上海先进等为代表的本土集成电路企业迅速崛起。
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产能稳定增长,芯片国产化正在提速。许多企业发展迅速,诸如中芯国际、武汉新芯半导体、上海宏力半导体、华润微电子、上海贝岭、华为海思、北京君正、展讯、联芯科技等都在迅速成长。
而且从国内手机芯片的发展现状来看,将达到爆发的临界点。手机芯片作为终端安全的基石,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。伴随着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持续出台,展讯、海思、联芯科技、中芯国际等国内手机芯片厂商有望迎来“跨越式”发展。
我国正积极扶植半导体产业,现在大都非常看好便携设备和物联网趋势,这几年政府积极补助IC设计产业,尤其针对先进制程的技术产品开发,等到IC设计实力都强大了,再进一步扶植半导体晶圆厂,由地方包围中央。我国芯片厂商正利用此机会试图再崛起,中芯国际绝对是焦点,尤其营运转亏为盈后气势大增,从宣示3D IC布局、28奈米技术,到建立后端封测,布局一一到位,中芯国际曾宣示28奈米制程在2014年底将有营收贡献。有媒体透露,我国政府新一波IC产业扶植规划的补助金额可能高达1,000亿人民币,中芯国际就是被点名的受益者之一。
免责声明:本网站信息文章来源于互联网、期刊杂志或由作者提供,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,仅供参考学习所用。如遇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,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。